彩神网

新聞熱點   資訊動態

im電競官方網站入口-從販菜到種菜 富陽“蔬菜大王”的創業之路

2023-12-13
企業新聞

進城,蔬菜大王賺錢,從販菜買房落戶,種菜這曾是富陽杭州市富陽區洞橋鎮朱楚華心中的“城市三部曲”。10多年在城市打拼,蔬菜大王為他贏得了“蔬菜大王”的從販菜稱號。然而,種菜對朱楚華來說,富陽創業才剛開始。蔬菜大王

“城市固然有機會,從販菜鄉下卻有另一番天地。種菜”2011年,富陽朱楚華離開杭城,蔬菜大王回到小山村,從販菜嘗試的種菜另一種可能。他一口氣承包下多個山頭的復墾土地,每日奔走在山頭之間。年過五旬的他,準備“再大干一場”。拓路、墾地、開荒、種菜,同樣是種地,熟諳蔬菜市場之道的他,卻種出了不一樣的。更讓朱楚華欣喜的是,家鄉因為他的歸來,漸漸起了變化。

從販菜到種菜 富陽“蔬菜大王”的創業之路

別離的,是迷蒙的城里

從販菜到種菜 富陽“蔬菜大王”的創業之路

從富陽洞橋鎮中心出發,面包車載著我們從國道走到村道,再走到坑坑洼洼的機耕路。繞著大山一路盤旋而上,顛簸近40分鐘,車子才在山頂的一片空地前停下。朱楚華興奮地跳下車說:“下車嘍,我們到了!”

從販菜到種菜 富陽“蔬菜大王”的創業之路

眼前是一片梯田,收割好的油菜秸稈,堆放在田頭,我們仿佛聞到了一股清冽的油香。這是朱楚華今年試種的80畝油菜,卻并不簡單:“這可不是一般的油菜,油菜籽早被杭州市種子公司預定,明年就是杭州地區的油菜種苗。”

2011年回鄉至今,朱楚華先后承包下洞橋鎮400多畝高山土地,是當地高山蔬菜種植面積最大的農戶。但這條“回鄉”路,走得并沒有現在看起來那么清晰。

上世紀90年代,朱楚華把生活的目標牢牢鎖定在城市。他和其他兩位老鄉來到杭城,開始販銷蔬菜。每年7月到11月,瞅準本地蔬菜供應短缺的商機,三個人輪流跑到海南、蘭州等地,販銷蔬菜到杭州,賺取利差。

他們的努力也得到了最好的犒賞,從最早的艮山門蔬菜市場,再到三里亭蔬菜批發市場,一個40多平方米的鋪位,年銷售超過2500萬元,也贏得了“蔬菜大王”的稱號。

生意穩定后,朱楚華索性鼓動、兒媳進城,又在三里亭市場附近租下120多平方米的房子,開起小飯館。兩代人,雙管齊下,邊忙蔬菜販銷,邊張羅飯館生意,每年幾十萬元收入,好不滋味。艱苦打拼近十年,在杭城買房落戶,已近在咫尺。

然而,市場瞬息萬變,就連“蔬菜大王”也無法確保永勝。2005年開始,隨著物流、電子商務飛速發展,蔬菜販銷生意陷入困境。以往冬瓜1.5元/斤自海南買進,7元/斤在杭賣出,現在利潤最多只有0.2元/斤。

南京、蘇州、上海……朱楚華和伙伴開始尋找新領地,一度還在南京包下500畝土地,打算合伙種菜賣菜,但因水土不服、缺乏管理經驗,終以失敗告終。

心灰意冷之際,一次偶然的回鄉之旅,朱楚華聽說洞橋鎮實施下山移民工程,騰挪出大量高山復墾土地,無人認領。高山土地,這四個字眼讓朱楚華很心動。做了那么多年的蔬菜生意,他明白市場對反季節蔬菜的現實需求,也深知市場對生態種植的潛力需求。

朱楚華有些為的大膽想法所驚訝,但他確信,與其四處奔波販銷,不如回家自種自賣。憑著十幾年的客戶積累,肯定不愁銷路。2011年,不顧家人反對,朱楚華獨自回鄉承包下洞橋鎮大羅山頭第一片200多畝地,開始種植辣椒,首年銷售額達100多萬元。

一舉后,老伴朱秋云和兒子朱城梁才放下心來。2011年10月,朱楚華關了城里的飯館,一家兩代人“舉家回遷”種菜。“回頭想,哪怕當年在杭買了房又如何,生意一有變化,一家人在城里怎么活下去還是個問題。”

朱楚華覺得,回家的感覺踏實多了,至少這里人熟、地熟。

拾起的,是枕著泥土的踏實

站在陳莫山頭,指著對面更高、更青翠的另一個山頭,朱楚華的兒子朱城梁告訴我們,那是老爸回鄉后“相中”的第一塊山頭。

回鄉后的短短兩年內,朱楚華一家快馬加鞭“吃下”大羅山、陳莫山、青嶺山三個山頭。什么樣子的山頭才能入老朱的“法眼”,他自有一套標準:海拔要在400米以上,有天然高山灌溉水源,周邊沒有污染源,要求純綠色、純天然。

挑中的山頭,要修通上山的小路,土地得重新翻過,基地要全部鋪上滴管,裝上太陽能殺蟲燈,開塘引入山泉水。朱楚華的目標,是把城里現代化的種植理念,和鄉里純天然的自然條件結合起來,這才算“完美”。

許多村民,起初并不理解朱楚華。在基地當幫工的村民朱小仙,一度覺得老朱的種菜方式有點怪。比如,他放著平地的田不要,非得跑到高山上,“自己找罪受”,又比如種菜必須遵守很多“新規矩”,不準噴農藥,何時修枝條、枝條如何修都有嚴格規定。

漸漸地,朱小仙看出了門道:按規定修枝,老朱家的茄子比普通農家的多長一茬,4月份種下去收獲一撥,到8月再收一茬。苦瓜藤1.2米以下側枝全部剪掉,結出的苦瓜又多又大。跑到高山種蔬菜確實辛苦,價格卻比應季蔬菜賣得好。“原來這樣種菜才賺錢。”朱小仙恍然大悟。

兩年多下來,朱家的高山蔬菜基地,從最初的黃瓜、辣椒,到黃秋葵、苦瓜、西蘭花、松花菜,品種越來越多,收入也跟著上去。去年,朱楚華第一季種植的黃秋葵,供應市場的時鮮蔬菜不算,留下的100斤黃秋葵種子就賣了10萬元。

看到老朱的成功,洞橋鎮不少人紛紛向老朱取經,加入種植高山蔬菜的行列。

沈成,里仁村的“70后”。和洞橋鎮的大多數年輕人一樣,他一直在鎮上的自行車配件廠上班。得知朱城梁回來開山種菜,他辭職回了鄉,從20畝高山土地開始,今年擴種到100畝,收入是打工的兩倍。“老朱父子讓我知道,回家種地照樣賺錢。”沈成喜滋滋地說。

何利平,洞橋鎮香榧承包大戶。在朱楚華的啟發下,2011年老何在400畝香榧苗地里,套種一季高山蔬菜,第一年采收300多噸,增收30萬元。

短短兩年間,高山蔬菜在洞橋鎮實現“零突破”,種植面積近1000畝。越來越多出走的人們漸漸回鄉,原本空置的房屋點亮了,原本荒廢的土地墾綠了。小小鄉鎮,因為朱楚華的回鄉,充滿了生機。

歸來的,還有一闋田園牧歌

每天6時半起床,4時半下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朱秋云回洞橋鎮后的工作節奏。

從前在城里開餐館,每天早上9時開工,忙到晚上12時收攤,次日周而復始。現在的生活,對于朱秋云來說,久違卻又熟悉。

到了,收菜忙碌之時,每天十來個幫工齊齊坐進一輛面包車上山。幫工大部分是同村的親戚,大家有說有笑地干活,閑下來就一起聊天,仿佛回到了小時候家家戶戶走親串門的日子。

朱楚華一家如今住在里仁村的老房子里。過去,這間老房子只有過年才有人氣。現在不僅多了條忠實的土狗,豬欄里還圍著三頭豬仔,院子里還有十來只雞。幾天前老朱還抱回來一只臉盤大的烏龜。鄉里人家的大門,總是敞開著歡迎每位來客。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回鄉后,朱楚華一家感受到城里難得的靜謐與愜意。

這段時間,同樣感到心安的,還有洞橋鎮黨委書記許玉鈞。

2011年到洞橋鎮上任,許玉鈞驚嘆這里的:這個富陽市西北山區的鄉鎮,南有富陽市最大的巖嶺湖水庫,北有萬畝香榧林。但因靠近山區,這個農業主導型的鄉鎮,始終沒有打響自己的農產品牌。年輕一代的農民紛紛外出打工,傳統農業發展停滯甚至還在萎縮。

“不能讓洞橋鎮發展農業的先天優勢白白浪費。要是能改變農戶觀念,接軌市場,相信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是可以實現的夢想。”許玉鈞定好了發展洞橋農業的16字箴言:物色能人,扶持大戶,培育基地,帶動農戶。“物色能人”成為他首要的任務。

朱楚華就是他兩年來尋到的能人之一。2011年,得知朱楚華回鄉發展高山蔬菜,卻因大量投入出現資金周轉緊張,許玉鈞立馬以個人信用擔保,為朱楚華臨時借用10萬元貸款以解燃眉之急。“老朱種的高山蔬菜第一季市場反映就很好,鎮里太需要像老朱這樣既懂農業、又懂市場的能人。”

老朱一家的行動也在印證許玉鈞判斷的正確。今年,朱城梁張羅了一個“洞橋鎮優質農產品展銷中心”,把高山蔬菜、洞橋米馃、香榧等十多樣農產品齊集起來。“農產品部分走原有的批發渠道,部分直供給餐飲機構、大型食堂,剩下的走小區蔬菜配送。”這是洞橋農產品,首次以統一品牌的形式向外推廣。

越來越多的農業能人,加入到洞橋鎮的農業發展隊伍中。兩年來,富硒大米、小小塢藍莓、“文曲”鐵皮石斛等品牌相繼在洞橋鎮落地生根。2012年洞橋鎮五大特色農產品年產值達2500萬元,帶動農戶增收300萬元,2015年預計可帶動農戶增收1000萬元。

加盟合作

家居定制

服務熱線

關注公眾號

官方微信

返回頂部

彩88_彩88「官网彩神网」 江苏五分-手机版下载 胜游亚洲|网址 中心购彩-通用app 彩名堂-ios 5分排列3-通用app 彩天下|Wel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