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神网

為民族工業造"芯"
空間模擬器游戲
發布日期:2024-01-02

名著《西游記》讀后感通用15篇

名著《西游記》讀后感1

《西游記》讀后感那四本厚厚的名著名著,是西游每個自詡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必須修讀的。我自然不能免俗。記讀而我最愛的后感,就是通用《西游記》。它光怪陸離,名著色彩斑斕,西游它又振奮人心。記讀讀完《西游記》,后感最感動于孫悟空,通用我驚嘆這個英雄。名著 日記

“英雄”有許多不同的西游解釋。《辭海》中說英雄是記讀杰出的人物,曹操說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心,后感吞吐天地之胸,通用《英雄》中則描繪了英姿颯爽,舍小我求大我的一群英雄。我認為,英雄是那些頑強地掌握自己命運,并為崇高的理想而奮斗的人。

孫悟空無疑是英雄的典范,他為了自由,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惜與一切進行斗爭。他和天兵天將,神仙菩薩打得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看似很熱鬧,很精彩,我卻隱隱感到一層悲劇成分:他即使在神通廣大,在與命運的搏斗中總顯得無助,單薄。人是無法與由這時代決定的宿命對抗的。正因為這種對抗的差距懸殊,發自內心而拼盡全力的抗爭才顯得悲壯,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勇士才能凸顯出其英雄本色。如今,真正與命運進行生死搏殺的人很少,即使有,也不都是為了崇高的目的。很少有人會像貝多芬那樣為了多留給后人一些精神糧食而去“扼住命運的咽喉”,更不會有人像哈姆雷特那樣高呼一聲:時代整個兒脫節了,天生我偏要把他整理好。

正因為大多數人為了瑣屑的目標而努力,所以當今真正的英雄幾乎沒有,沒有人能登高一呼,或以身作法,告訴人類更高層次的價值究竟是什么。英雄的哈姆雷特向人們昭示了人的價值,英雄的浮士德則用他一生的追求告訴了人們生存的價值。人類需要發展,需要下一個英雄,然而,他在哪兒?他能告訴我們什么呢?真正意義上的.英雄總是出現在人類發展的時代交接點,在千年更替的時刻,人類不該對英雄主義精神漠然視之。現今社會太需要這種千金難求的精神了。

英雄——孫悟空——《西游記》已不僅僅是一部名著,更給我們激勵和源自內心的力量。在歷史長河中,人不過是一粒微塵,有了這樣的認識,性情自然就會變得曠達。人的進化導致了世界的變化,自然產生萬物,思維的幽靈是主宰空間的閃亮焰火,網絡的世界了解更多悟透,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人應保持純潔無瑕的心性,拋棄名利的雜念,以平常之心處事,以平常之心待人。做到寵辱不驚,成敗不計,做自己該做的事,做自己愿做的事。只要盡心了就是最好的。將自己的一生過得充實而幸福。

名著《西游記》讀后感2

《西游記》是一本最受歡迎的四大名著,本書作者羅貫中。里面講述了唐僧和他的三個徒弟經降妖除魔、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后取得了真經的故事。

這次,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了這本書的原著。里面許多細節的描寫惟妙惟肖,讓我愛不釋手。

西游記里的四個人物,大家都知道吧:唐僧一心向佛,心地善良,不怕艱難,但也頑固執著,做事極端,好幾次把孫悟空逐出師門;孫悟空——這個大家都知道,他勇敢機智、英勇無比、嫉惡如仇,妖怪沒有一個不怕他。但他也膽大包天、自作主張、爭強好勝,他偷吃蟠桃、踢倒太上老君的八卦爐、推到人參果、打得玉帝滿地跑;豬八戒貪財好色,好吃懶做、雖然幫助孫悟空降妖除魔,但他有時也知難而退,念念不忘著回高老莊,他有幾次還讓唐僧把孫悟空逐出師門;沙和尚忠厚老實、勤勤懇懇;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成了一個和諧而不失乏味的.大家庭。

十萬八千里,走了十多年。“涉過大河,翻過高山,一路艱辛,一路驚險。才見妖魔當道,又遇神仙發難;才遭風槍雪戟,又逢霜刀雨箭,誰知何年何月 何日能到西天?”這句歌詞形象的描寫出九九八十一難的艱辛。“一片誠心,一往無前;不到靈山不回不還。”形象的描繪出唐僧師徒去西天的決心。這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如果大家都像豬八戒一樣半途而廢、虎頭蛇尾,取經還能成功嗎?所以這也許就是我們所缺少的,只要我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知難而進,結果不管我們到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我們都會很高興,因為我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后。這就是一種成功!

而且,我們不要被生活中美麗的陷阱所迷惑。像“三打白骨精”,在荒郊野嶺,會有一個姑娘手里提著癩蛤蟆和蟲子(現了原型后)來給我們吃嗎?這很明顯就是詭計!還好,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識破了白骨精的詭計。可唐僧就是不相信,責怪悟空傷好人……最后把他趕走了。我們的世界并不是完美的,也有許多看不見的陷阱,我們雖然沒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但我們依然可以分辨出好與壞、善與惡。

《西游記》能教會我們許多道理,“四大名著”這個名稱是當之無愧的。我有機會還要讀四大名著的其他三本書的原著!

名著《西游記》讀后感3

“白龍馬,蹄朝夕......”這首歌是動畫片《西游記》的主題曲,相信小朋友們都會唱,電視劇就更熟悉了,可是你讀過吳承恩寫的原版小說嗎?今年寒假,我就細細品味了這本書,而且受益匪淺。

西游記,顧名思義,就是師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后終于到達西天,取得真經。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大戰紅孩兒……這些故事都是膾炙人口的。迂腐老實的唐僧,機智勇敢的孫悟空,好吃憨厚的豬八戒,忠厚本分的沙和尚,這些人物雖然各有各的缺點,卻又誰也離不開誰,少不了誰。

孫悟空,每次遇到兇惡殘忍的妖怪是,他總是第一個沖上去,為師傅師弟、也為老百姓消除妖魔鬼怪,他憑借自己的機智勇敢,驍勇善戰保護師傅西天取經。豬八戒,在眾人眼里,他好吃懶做,貪圖美色,但人們沒有發現,在悟空遇到強者時,他總是該出手時就出,為悟空拔刀相助,協助師兄打敗妖怪,正是悟能正直善良的品質,才可以贏得師傅的信賴。沙和尚,也許是徒弟三人中最不起眼的一個法術不高,智商也一般,但在師兄們出去打妖怪的時候,只有他一直守護在唐僧身邊,不離不棄。唐僧,許多人都說他偏聽偏信,冤枉好人,可是如果沒有他,孫悟空還在五行山下壓著,豬八戒還在高老莊當萬人嫌,沙和尚也還在流沙河興風作浪,更重要的是,他為理想不怕吃苦,執著的精神也感染了大眾。正是有著師徒四人的團結有愛,互相幫助,才能到達西天,取得真經。

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學習悟空一行人的精神,團結有愛,互相幫助,才能獲得成功。上學期,學校舉行長繩比賽,同學與同學之間團結友愛,每天都刻苦練習,甩繩人,就算甩得手臂都伸不出了,也要盡心盡力與同學們配合好,從不抱怨。隊員們呢?不知疲倦地配合好甩繩人的節奏的同時,也配合好前后同學的腳步與要求,在操場上忘記時間地揮灑汗水。終于,我們的'團結與付出得到了回報,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成功里,有著同學們的汗水,更有著同學們團結互助的精神!

《西游記》讓我明白了團結的重要性,對于即將分別的我們來說,真是受益匪淺。

名著《西游記》讀后感4

最近,我讀完《西游記》這部書,書里匯聚了神話小說離奇的情節及武俠小說的精彩場面。我覺得自己像一只風箏被繩索住一樣,深深地喜歡上了它。令我至今難忘,感慨很深…… 猴子“元帥”——孫悟空 一提起孫悟空,小朋友們肯定不會陌生,腦海里都隱隱約約浮現出孫悟空與天怪搏斗的情景,而且會涌現出一幅神奇的圖畫來——在一個碧空如洗的晴午,一只猴子從它耳中取出一支金光閃閃的金箍棒,抓耳撓腮的走在前邊引路,后邊跟著一個著僧衣的和尚和兩個徒弟。剎那間,烏云密布,黃沙滿天。只見一個巨大的妖怪出現在它們面前,悟空毫不猶豫的上前一棒,經過幾番搏斗,妖怪終于被消滅了。天依舊,云依舊。每當看到此處,我掩卷沉思,且不談論它的本領有多高,就說說它的勇敢志氣。如今現實生活中象這樣勇敢的人,實在是少得可憐。

他們面對一些事情,不能勇敢地指出,而是為了金錢和利益,放棄了他們那顆雪一般純潔的心,握不住手中那根正義的“魔棒”,他們輸給了自己,輸給了罪惡,輸給了丑陋。 善良的和尚——唐僧 “阿彌陀佛”在嘴邊不停地念著,木魚的聲音一遍又一遍地在他耳邊回蕩。他是個善良的和尚,他愛世界萬物,甚至連一只小螞蟻不幸死于他的腳下,他都要念一百遍經文給它超度亡魂。我尊敬他,但不知為什么,對他又總有一些不滿意。比如,唐僧遇見白骨精時,他只聽白骨精的片面之詞,就懲罰他的徒弟,甚至趕走了悟空,我知道他是出于善良。正是因為這樣他才被抓住,差點死去。還記得昨天在報紙上看到一段新聞,說的是一個上海大學生被拐賣到農村當媳婦;還有那些習練***的`同胞們。

他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遭遇?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他們都只聽別人的片面之詞而上了當。如今社會,壞人的行騙手段,就是抓住了人們的這一弱點,才會得意洋洋。我對他們表示同情,希望他們早點醒悟,可是我又能做什么呢?我只能深情地說一聲:“人生處處有考驗啊!”讀過這部書,真的使我受益匪淺,我不僅僅為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喝彩,更對他的勇敢戰斗精神產生了敬佩之情。它不僅僅為我的知識長河增添了一份柔波,而且使我的人生觀有了定位。人生之路是崎嶇的,摔倒了只有爬起來,爬不起來就會在那個地方呆一輩子,永遠見不到另一邊天空的美麗。爬起來者,將遙望天空,把世界的美麗盡收眼底。兩樣人生只能任自己選擇,如果想要爬起來,就要靠自己。

名著《西游記》讀后感5

提起《西游記》,大家并不陌生,每當我翻開《西游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小時候讀它,為其人物的形象所吸引,有趣,搞笑。現在在翻讀,其中真情的流露和色彩斑斕的童話世界亦是不變。

這是一部舉世聞名的經典大作,每個人在解讀西游記都有不一樣的收獲。有的人喜歡里面的人物形象,有的人研究其寫作的背景,有的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但現在細讀以后,我覺得更多的是里面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故事。那種渴望不可及的自由生活讓我感觸頗深。

《西游記》塑造了四個人的人物形象,唐僧_誠心向佛,頑固執著;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每個人物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也是作者的技藝高超之處,這也讓我佩服不已。

《西游記》講述了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寫他們經歷了八十一難最后修成正果,而印象最深的是孫悟空形象貫穿于整體故事之中,孫悟空這個形象激發了我內心潛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向往-對徹底的自由的向往,他辨清人妖,不受人間王位的約束,闖龍宮,在花果山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生擺脫一切束縛的完全自由的狀態。在我看來孫悟空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特點是向往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我們向往自由,追求自由的勇氣!

當下,對于大多數年輕人來講,安于現狀的精神磨滅了人的斗志,這種精神很可怕。她們沒有奮斗的`目標,不知道自己追求什么,每天過著無所事是的生活,不能做到孫悟空的那種自由的向往,長期處于拘泥一個點的狀態,太滿足于當下的一切,遇到挫折就逃脫,躲避。

就取最貼切的例子來說,我們大學生,從小學到高中拘泥于各種考試,以分數論天下,排名定成敗一直沉浸于腦海之中,我們的個性,自由得不到發展。來到了大學,很多很多都不一樣,聽過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一切靠自己,這樣我們的個性可以發展,因為大學的平臺是很廣闊的。我們可以有著悟空追求自由的那種精神,對自由的向往,而并不是拘泥于高中的那種約束的生活,我們可以發展自己的個性。

合上此書,腦海中浮現出許多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但是孫悟空的形象依舊是那樣記憶猶新。追求自由,向往自由的這種精神是我們做事情的動力。

名著《西游記》讀后感6

《西游記》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最大的成就,這本書講了唐僧與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去西天取經的一個過程,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后取得了真經。

一路上風風雨雨,經過了八十一次磨難,文中說出了四個人物不同的性格特點:孫悟空桀驁不馴,敢作敢當,天不怕地不怕的美猴王,響當當的齊天大圣;豬八戒以前是個天蓬元帥,被貶到人間,成為了豬頭人身的和尚,但他也以身殉職,盡心盡責的保護唐僧;沙和尚是個一心善良的人,從不向唐僧反駁,忠心耿耿的'人;唐僧作為這三個人的師父,一心向佛,一心向善,是個菩薩心腸的人。四個人各有不同的性格,各有不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四個人物中,我最喜歡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任勞任怨,一直保護唐僧一路取經成功,孫悟空在有些地方表現出一副猴樣,也是一只機智、好動、活潑、勇敢、是非分明的猴子。能看出,這猴子“臨危不懼”,什么事都敢去闖一闖,拼一拼,就在天宮也敢肆無忌憚的大鬧一通,全然不顧別人的'感受。顯得囂張,但在四天取經的路上,他作為其他兩人的大師兄,也要做出一個模范樣,要照顧好師父,保佑著師父去西天拿到真經,是個好的徒弟,出色的師兄!所以,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他——孫悟空。

師徒四人之所以取經成功,是因為他們有一股忍耐、執著、堅持、頑強的精神,就像黃蘗所說: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沒有付出,哪來的收獲?唐僧他們是有著堅強的意志,才能取經成功!如果沒有堅持,就會半途而廢,那么真經也不再他們手上。這也應了一句古話:萬事開頭難。已經選擇了這件事,就不要放棄,一直努力拼命做下去,最終才能成功。偉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堅持來完成的。也就是說,做任何事一開始總是非常艱難的,但只要能保持信心和勇氣,經過努力,相信可以取得成功的!一開始只要堅持住了,經過不懈的努力,相信不久以后,成功一定是歸你所有的!

現在,我們再回過頭看,看看自己以前做過的事情,是不是有一些事情因為半途而廢而結束呢?那么,從現在開始,做事要一氣呵成,才可以成功。

只有機智靈敏、善于動腦的人做事才能事半功倍。在平時的學習中,或者在生活中不應該遇到一點挫折和困難就放棄,挫折和困難是可以克服的,咬緊牙關,一拼就過去了,迎接你的就是成功,挑戰勝了困難和挫折,就離勝利不遠了!記住: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名著《西游記》讀后感7

《西游記》是一部家喻戶曉的名著。在我小的時候,家里就有兩本古文版的。以前我是看不懂的,而上初一時,因為需要,所以拿出來閱讀。發現,《西游記》太好看了。

每個人都喜歡孫悟空,我也不例外,不過,我也喜歡的一個人物豬八戒,大家就不一定喜歡了。沒錯,豬八戒是貪婪好色,總愛貪小便宜。遇到什么有人嫁女兒啦,又好吃的`啦,他是絕不會錯過的。但是,這次我發現了它的不同。

有一次,唐僧被黃袍怪抓了,孫悟空又因三打白骨精被趕走了,所以他與師弟挺身而出,保護師傅。不管是生是死,他們都不后退。實在戰不過時,又是他,去花果山請回孫悟空。他即使戰敗,也毫不退縮。即是妖怪要吃他,他也會用別樣的方式使緊張的氛圍變得緩和。他還是個不折不扣的受氣包。

因為貪生,總免不了孫悟空的罵,孫悟空常常罵他“呆子”。因為貪財好色,腦子又簡單,所以總被孫悟空給騙了。比如,在烏雞國那次。孫悟空需要烏雞國王的尸體,騙了他去烏雞國國王掉下去的那口井那,還打開井蓋跳下去。得知是死人時,他硬是不馱,結果威脅他才將國王尸體馱上。當然了,豬八戒會不滿,于是在唐僧面前說什么“師傅,你莫被他瞞了。他有些夾腦風,你只念念那話,管他還你一個活人。”;“師傅莫信他。他原說不用過陰司,陽世間就能醫活,方見手段哩!”逼得孫悟空只好去要仙丹。但是,他也會按照孫悟空的要求哭的涕泗橫流的。

再說那蜘蛛精那段,行者化鷹叼來衣服,他借口打妖怪,跑去濯垢泉,充分展示了他的好色。還因憐香惜玉,沒殺了妖怪,反而被妖怪戲弄了一番,真是又好氣又好笑。

《西游記》真的很好看,同時它給了我許多。因為孫悟空,我學到了要勇于拼搏,敢于戰斗,善于戰斗,不被惡勢力給壓倒。因為唐僧,我學到了要從善如流,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從八戒身上,我學到了任何時候都要努力。從沙僧身上,我學到了任勞任怨,積極奉獻。從《西游記》的所有正面人物中,我都學到了要嫉惡如仇。《西游記》真的給了我很多,很多,那些精神是我們不可或缺的。

名著《西游記》讀后感8

今天我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記》,這本書具有豐富的想象力,體現了師徒四人不被困難而屈服的好品質。

孫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有七十二般變化,是西天取經不可少的人物。唐僧經常靠它降妖除魔,幫助當地的老百姓逃脫苦海。

豬八戒長相丑陋,是唐僧的二徒弟。好吃懶做,但也有些本事。在西天取經中遇到困難,本想協助悟空,卻被妖怪抓了,不僅沒給悟空幫到忙,反而給悟空增添了負擔。

沙和尚是一位忠誠的徒弟,做事非常老實,幫助唐僧看管行李,唐僧也對沙僧非常放心。在發現師兄支撐不住的時候,會趕緊搬救兵。

唐三藏是一位善良的師傅,認為世界都是完美無缺的`,不聽從悟空的勸告,經常被妖怪的種種花言巧語騙走,等到知道結果后,才后悔當初不聽從悟空的勸告。

這本書主要講了:孫悟空出世后,并沒有引起玉帝的重視,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并成為了花果山的大王。可是,只有一件事讓它煩心,它覺得自己應該有一件兵器,于是,就跑到了東海龍王那里借寶,令人吃驚的是:孫悟空竟然能把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定海神針拿起來。有了這寶貝孫悟空開始驕傲了,整天喝酒,一天,它喝多了,直奔天宮,于是,就有了《大鬧天宮》這個故事。結果可想而知,被如來佛祖教訓了,壓到了五行山下。春去秋來,一壓就是五百年。

接著,聽從了觀音菩薩指令,保佑唐僧西天取經。路上,困難重重,一共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我最感興趣的是《真假美猴王》了。一天,在取經路上師徒四人遇到了一群搶劫人員,結果悟空舉棒就打,把兩位大王殺了。唐僧為人善良,一看到悟空做這樣的事,變念起緊箍咒。找到了一戶人家住下后才知道,原來今天搶劫的一群人正有人家的兒子。結果,晚上,搶劫人員回家喝酒吃飯,發現了他們的行李,于是,準備為大王報仇。可是,悟空又是一棒。最后,師傅趕走悟空。可是,不知怎么回事,又出來了一個假悟空。誰也不知道誰是真誰是假,長相一樣,念緊箍咒時,一樣倒在地上抱頭打滾兒。最后,神通廣大的如來佛祖想到了辦法,分辨出了真假。原來假悟空是六耳獼猴。觀音菩薩像唐僧解釋后,師徒四人繼續取經。

這本書體現了:如果當初,師徒四人不克服困難,遇到困難就低下頭,被困難而屈服,就不會有最終的完美結局。而人生也是這樣的,有輸也有贏,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好品質,做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名著《西游記》讀后感9

暑假里,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這本書里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忠誠老實的沙僧,救苦救難的唐僧......在這些數不勝數的人物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齊天大圣”孫悟空,這本書中對我教育最深的章節是“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的第二部分。

這一部分講的主要是:祖師授孫悟空術、流、靜、動之法,可孫悟空得知不能長生,于是不想學,祖師聽后,假裝生氣,用戒尺打了孫悟空三下,倒背著手,走入中門,并將中門關了,多時也不出來。聽課的眾人都來怪罪孫悟空,但孫悟空并不生氣,因為他猜到的祖師的意思——用戒尺打三下就是三更,而背手走中門和把中門關上代表不要走中門。孫悟空等到三更時分,從后門進入了祖師的房間。祖師見孫悟空進來,很高興,于是傳給了孫悟空長生之法和七十二變。之后,祖師見孫悟空“騰云”哈哈大笑,說這只能算“爬云”,接著祖師就傳給了他“筋斗云”。孫悟空學了這些法術,又苦修七年,終成正果,只可惜祖師料到孫悟空會因大鬧天宮而犯下大罪,把孫悟空趕出師門,并告誡他在外面不要說是我的徒弟。最后,孫悟空悲切地離開了斜月三星洞,投花果山而去。

我之所以對這一部分內容感觸最深是因為孫悟空通過刻苦、努力學習本領,最后終得成功。特別是當祖師問他過了幾年,他竟全然不知,以為只是過了幾個月罷了。這一句顯出了孫悟空非常刻苦,以至于忘記了時間。再回想起孫悟空護唐僧西天取經成功,可不就是刻苦、努力的結果嗎?正是因為這努力,使得孫悟空有了大鬧天宮的'底氣和勇氣,有了保唐僧西天取經的能力和信心。正是這努力、刻苦,才讓平凡的“美猴王”成為了“斗戰勝佛”。如果孫悟空當時不努力不刻苦,就不可能有后來的“齊天大圣”和“斗戰勝佛”,那么,他終將是一只平凡的小石猴。

再想想我,如果我的學習不夠刻苦、不夠努力,我就無法像孫悟空那樣習得一身本領,所以今后我要向孫悟空學習,學習他刻苦和努力的精神,爭取做個學習上的“斗戰勝佛”,當然,我可不能“大鬧天宮”.....

名著《西游記》讀后感10

《西游記》是我國明代著名作家吳承恩所寫的名著,全書描寫了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塑造了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等人物。

孫悟空

孫悟空在書中第一個出場,被作者寫成了神仙般的人物,他先是作了山大王,又取了金箍棒,大鬧水晶宮,逼得龍王上天告了狀,又打敗了天兵天將,還大鬧天宮。雖然有神仙的法力,卻是個魔頭,無惡不作、為害一方。后來被如來佛壓在五指山下,等了唐僧五百年,也反省了五百年,被救后已經不再是一個魔頭,而是一名懲惡揚善的`佛。后來隨唐僧西天取經,一路斬妖降魔,使唐僧西天取經獲得成功。這時,我們不禁要問,是什么改變了孫悟空的思想和心態,使他從惡魔變成了佛?答案只有一個詞:良知。良知改變了他的心態。良知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改變一切。雨果說過:“最高級的法律是良知。”用酷刑懲罰罪犯,還不如讓他自我反省,為社會作出貢獻。這是孫悟空的故事給予我們的啟示。

豬八戒

豬八戒給人一種懶惰的感覺:貪吃、好睡。其實,豬的本性就是懶的。雖然豬八戒是投胎轉世,但是他既然這輩子為豬,就應該具有豬的性格。孫悟空看上去一路上都在耍豬八戒,其實是為了幫助他改掉懶惰的本性。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孫悟空的出發點是好的,卻沒有得到實際效果,反而使豬八戒經常被妖魔鬼怪抓去,誤

了大事。但是,這并不等于說豬八戒懶惰的性格是好的。在西天取經的路上,特別是在孫悟空不在的時候,豬八戒總是因為懶惰使唐僧被妖精抓走,甚至包括他自己。所以說,在因為自己的毛病(或其他方面)導致失敗時,要盡量改掉它,不要指望別人幫助自己,其他人也不要去摻和,否則可能弄巧成拙,釀出大禍。這是豬八戒的故事給予我們的啟示。

唐僧

唐僧在《西游記》中給人一種傻傻的感覺,對妖魔鬼怪特別仁慈,對自己的徒弟特別狠,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中特別明顯,這也跟他的性格有關,但是,這也說明了唐僧對外委屈求全,對內殘酷迫害,雖然唐僧有可能不名事理,但是這最起碼的道理,他不應該不懂。這也揭示了當時封建王朝統治的黑暗以及老百姓生活的苦難。

《西游記》給予了我們一個又一個道理,是值得我們學習品位一生的文學古典名著。

名著《西游記》讀后感11

很小的時候,爸爸就陪我看過電視劇《西游記》,印象非常深刻。今年寒假,學校號召同學們放下手機,愛上閱讀,《西游記》是老師向我們推薦的必讀書目,這是我這個假期閱讀的第一本書,它,是四大名著之一,受到大家一致好評。書中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一路西天取經,斬妖除魔,幫助他人的故事。

主要內容大概就是這樣的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師徒四人西天取經,他們師徒四人齊心協力,保護唐僧不被妖怪吃掉,確保他們師父成功抵達并取得真經,他們師徒四人沿途共遇到九九八十一難,一路上,降妖伏魔,幫助他人化險為夷。后來,成功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

孫悟空的這一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并發揚,他這一種勇往直前,堅持到底的精神我們也應該擁有,我們不能像以前一樣軟弱,我們要好好努力學習,相信堅持就是成功,堅持就能戰勝一切的道理。

那就像牛頓一樣,都知道牛頓這一個名字,他可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家,他發明了電燈,曾經經歷過無數的失敗與挫折,但是他還是一直堅持下去,做了幾百次,幾千次的實驗,一次又一次地失敗,又一次一次地重新做,他始終沒有放棄,堅信著自己一定可以成功,他不斷地實驗不斷地吸取教訓,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他還是成功了!成功地完成了實驗并制作出了電燈。這個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還記得上一次,考英語九單元測試,英語——可是我最拿手的一個科目,我滿懷信心地拿起黑筆,用腦袋快速地思考著,想到一個就寫一個,非常地自信!我在腦子中拼寫這么些個單詞,把它們連成一句話,當我做完前面些的題目之后,發現——最后一道題有一點點兒記不清楚了,我有點兒焦急,我在腦海深處不斷地尋找,可還是沒找到……卷子發下來后,就因為這個扣了我四分,唉!本應該是滿分的,可是,竟然出現了一點兒意外,但這次,我并不灰心,我知道,孫悟空,牛頓他們經過了這么多的困難都沒有放棄,我,又有什么理由因這個小挫折而放棄了。在下一次小考的時候,我一定要堅持,加油!堅持就是勝利,只要永遠不放棄,堅持下去,總會成功的。努力會有回報。

因為讀了這一本名著,我懂得了很多,我一定得把這些知道的,理解到的知識全部記下來,堅持就是勝利!我相信這一句話,我定要努力,堅持!

名著《西游記》讀后感12

當然,藝術典型,不只是現實人生的藝術概括,有時它也內蘊著歷史的源流,特別是孫悟空這樣的神魔英雄形象,作者運用的是神話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段,它的英雄品質的理想的概括,更有廣大的自由的天地。在我國的神話傳說里,很多神話英雄人物,源遠流長,它們也會給吳承恩創造孫悟空的神魔英雄形象以豐富的養料。這是我們不能忽略的。

《西游記》是神魔小說,我們也必須從它的特殊表現形式做出細致的挖掘、探討和分析。有深廣概括的藝來典型,也總會給人以多方面的啟示,這的確是我們過去的研究工作注意不到的。在解放后的一段時間里,意識形態領域是被資產階級學術觀點占領著陣地,我們對于許多問題急急忙忙要說明的,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而自己又沒有完全掌握辯證的方法,這就難免有簡單化的毛病,對復雜的現象缺乏科學的以至細致的美學分析。而現在有不少同志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說明《西游記》的研究在深入,在克服簡單化的毛病。不過,分析復雜的現象,也離不開產生它的現實基礎。歷史也好,傳統也好,都只是流,它們不能取代現實的'源。

在我們古代神話中,確實也出現過犯上作亂的神話人物,如共工、刑天、蚩尤、無支祁等等,它們的傳說,都可能給吳承恩塑造孫悟空形象以影響,但他們中間的任何一個,都不具有孫悟空這個神魔英雄形象的現實的品格。既然承認那些神話是曲折地反映了中國人民的祖先是有反抗和斗爭精神的,那就是說,那些神話人物自有產生它們的社會現實的基礎。如果這樣,把“產生于封建后期”的神魔英雄的孫悟空,追溯到史前或史后,作為對它們的再加工再創造,那豈不是在“強迫”吳承恩對現實充耳不聞,而去發思古之幽情!這恐怕也是既不符合吳承恩的構思,也不符合文藝創作規律的。為什么在我們的小說史上或者神話傳說中,從來沒有看到過《西游記》這樣完整的、充滿人情味的神魔斗爭故事呢?還是馬克思主義的那句老話,存在決定意識,沒有那樣的社會關系,就沒有那樣的社會意識,那怕是極其曲折反映的神魔故事的創造,幻想總是根源于現實。

名著《西游記》讀后感13

炎炎夏日,太陽火辣辣地照耀著大地,鳥兒們不知道躲在哪兒乘涼去了,樹葉兒耷拉著,毫無生氣;窗外的知了不停地喊著:“熱死啦!熱死啦!”懼怕炎熱的我,躲在空調間吹吹涼風,喝喝涼茶,十分愜意。

閑著無聊的我起身到書柜前隨意翻找著,想找一本好書來消磨時間。手指劃過一本本書籍,突然《西游記》三個大字出現在眼前,這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經典,作者是明代作家吳承恩,主要記敘孫悟空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回佛教真經的故事。我拿起《西游記》,隨手翻閱了幾頁,便一發不可收拾,書中精彩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我,讓我不知不覺沉浸在其中……

在《西游記》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齊天大圣——孫悟空。他武功蓋世,不僅會七十二變,還能騰云駕霧,來去無蹤。而我最敬佩的,則是他知恩圖報的高尚品質。五百年前孫大圣大鬧天空,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前往西天取經的唐三藏路過這里,聽到孫悟空的呼喊,費力爬上山頂,撕去符咒,讓孫悟空重獲自由。這一恩情,讓原本無法無天的“潑猴”銘記于心,誓死追隨唐僧,護送唐僧前往西天取經。一路上,他斬妖除魔,幫助唐僧度過數不盡的難關,即使被唐僧多次誤會傷人性命,仍謹記恩情,盡心護送。

例如“三打白骨精”那回:白骨精三次化作人形,迷惑唐僧。唐僧肉眼凡胎,不知她是妖精,因此在孫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之后,勃然大怒,不僅念著緊箍咒,讓孫悟空痛不欲生,更是負氣將他趕走。孫悟空百般無奈之下返回花果山,繼續當他的齊天大圣。當豬八戒前去花果山尋他,并告知他唐僧遇難的事實時,他毫不猶豫地趕去搭救被人陷害,變成老虎的`師父,使其化險為夷。經歷了巨大磨難的唐僧也知道誤會了孫悟空,兩人盡釋前嫌,同心協力,前往西天。

俗話曰:“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孫悟空時時刻刻惦念著唐僧的恩情,因此一路盡心盡力地護送他。而我呢?整天在家“呼風喚雨”,對于爸媽給予我的恩情,我是如何回報的呢?有時候,爸媽稍微批評我幾句,我就會生氣頂嘴。而《西游記》讓我漸漸明白:學會感恩是做人的根本,我們要銘記父母、師長、同學、朋友對自己的恩情,并力所能及地去回報他們!

名著《西游記》讀后感14

讀過《西游記》的人都說,孫悟空機智勇敢。我看卻不盡然……

不知道瀑布內真實情況,孫悟空竟然不顧自身安危,縱身跳入瀑布。有人說這是勇敢,可我覺得這是做事不考慮后果。倘若瀑布里面不是山洞,而是結結實實的石壁,那孫悟空還不……就算你是石猴也不能這么莽撞吧?!

去東海向,龍王“借”兵器,孫悟空大鬧了龍宮。讀到這個情節,你是哈哈大笑,還是拍手稱快?但你有沒有注意龍王白發蒼蒼,老態龍鐘?你有沒有想過龍王的高齡?孫悟空他竟去與一位老人家大鬧,甚至還強行拿走了人家的鎮海之寶――定海神針,這是“借”嗎?簡直無理取鬧!倘若現在一個小毛孩兒去找一位老人家如此胡鬧,甚至還搶走人家的傳家之寶,你會怎么看?孫悟空,你這種做法太不尊重老者,太不尊重龍了吧?!

孫悟空又去大鬧天宮,這個“鬧”字,用得極好,多了一份喜劇效果。人們都說他富有反抗精神,我也不是說他就該忍辱負重,而是不應該“鬧”,咱是不是該有理有據有理有節地智慧地斗爭,少一些胡鬧的成分。而且玉帝是掌管天地一切事務的神仙,所有的神仙都歸他管,你孫悟空只是一只猴子,力量懸殊,不是關公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嗎?所以還是應該講究一下策略和方法,這才能彰顯你的智慧呀!

還有,唐僧從五指山下救出孫悟空,后來他干嘛了呢?大鬧天宮的他不愿聽一個凡人的教導,被唐僧激怒后跑去東海找龍王喝酒,把唐僧孤零零的一個人丟在山谷之中。不論是在過去、現在或是將來,這種不尊敬師長的行為該支持嗎?最可怕的.是,回到唐僧身邊,忍受不了緊箍咒帶給他的疼痛,孫悟空竟對唐僧起了殺心。對一個想殺害師傅的人,你會贊嘆他勇敢嗎?

所以,我總覺得孫悟空有點兒自以為是,自作聰明。

即使后來他一路護送唐僧取得真經,但前面的莽撞、無理是不應該忽略的,尤其是對我們青少年,應該讀出是非功過,尤其應該讀出非與過,也只有這樣才能引以為戒,幫助我們健康成長!

被佛祖譽為斗戰勝佛的孫悟空,成佛之前他也是一個不完美的人,也可以說他成佛之后也一定不是一個完美的佛,但他還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了真經。

即使佛祖,即使孫悟空,也不完美。所以平凡如你我,千萬別苛責自己,更不能因為自己的不完美,折騰自己。即便不完美,我們一樣會像孫悟空一樣要精彩,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后也會取得真經,加油!

名著《西游記》讀后感15

一部《西游記》,洋洋灑灑寫了整整一百回,其中干貨不過二字:“取經”。孫悟空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眨眼間就會在大唐與雷音寺溜個來回。即便是沙僧、八戒,雖笨點兒,也能騰云駕霧,日行千里,讓他們去,也可以“談笑凱歌還”。可是到頭來,非要唐僧前往不可,便把事情弄得曲曲折折,受盡九九八十一難,歷時一十七載,且取回來的還是一部“殘經”。

唐僧這人,有沒有本事,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這位“領導”一到,徒弟們除了要為他配備一匹白馬,還要干“挑子”、“前馬”、“警衛”之類的活兒,而且只能追隨左右,靠著兩片腳底板兒,一步一步往前蹭。

還因為有了唐僧,就招引來了妖魔鬼怪垂涎三尺,它們耍花招設詭汁,爭吃唐僧肉。為了保護唐僧,徒兒們出生入死,浴血奮戰。流血負傷倒也無妨,只要傷得其所,“領導”心里明白,就值;可是,唐僧不辨笑丑,不識人妖,且自以為是。你打了真妖,非但無功,反而有罪,他念起緊箍咒,疼得你遍地打滾,還要把你趕回老家去……

我轉念一想,這事也怨不得唐僧,他就這水平,就那么不濟,沒轍、主要責任恐怕還在如來、觀音身上——用人不當,或者是有意用人不當,以增添艱難險阻和劫數,更顯事業的偉大。他們這么做,當然有他們的道理:其一,唐僧這人可靠,辦事穩當,不會招惹是非,還能忠實執行領導意圖,不會另搞一套;其二,唐僧與如來之關系非比尋常,唐僧前世名“金禪子”,乃如來之二弟子,只因他不聽說法才貶真靈,轉世東土——畢竟是如來的老部下、老關系,取經之事,一旦成功,便修成正果,得道成仙,此等好處怎能讓那刁鉆猴兒、呆傻的老豬、愚笨的沙僧白白拾得?其三,對不安分的猴兒,放心不下,怕他再闖出什么亂子,于是既要利用他的本事,又要拿緊箍咒管束他,讓唐僧負責監督執行,確保萬無一失。如此,徒弟露了臉,師父也有功;唐僧有了功,如來也就獲得了識才有眼、教徒有方,指揮有力的'名聲,因而也就能和這個故事…樣流芳百世了。

當然,話又說回來,《西游記》是不能沒有唐僧的,有了唐僧才有“戲”嘛。可我總是希望在生活舞臺上少有點“唐僧戲”,少點讓唐僧唱戲的人。

查詢關鍵詞
彩88_彩88「官网彩神网」 江苏五分-手机版下载 胜游亚洲|网址 中心购彩-通用app 彩名堂-ios 5分排列3-通用app 彩天下|Welcome